按照大腦受損發(fā)生的時間(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后)對腦性癱瘓進行分類似乎比較合理;但是,準確判明大腦受損的時間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按照大腦受損的嚴重程度或根據(jù)受損的范圍和性質進行分類也不盡人意,因為嚴重程度的確定要靠人的主觀判斷,而這種判斷并不準確。不過,現(xiàn)有兩種得到廣泛接受的分類方法,它們分別側重于四肢和運動神經功能受損的不同類型。
按四肢功能受損分類的方法不儀適用于腦性癱瘓,也可用于運動神經殘疾或癱瘓。依此確定的類別以及每一類腦性癱瘓患者所占的大致百分比可歸納如下:
偏癱:影響身體半側(左一側或右側,35~40%)。
兩側癱:雙腿受影響的程度大于雙臂10~20%)。
四肢癱:四肢都受影響(15~20%)。
截癱:只影響下肢(10~20%)。
單癱,:僅影響一肢(不常見)。
三肢癱:影響三肢(不常見)。
雙重偏癱:影響身體雙側,但嚴重程度不同(不常見)。
如按運動神經功能喪失的不同情況分類,則有以下幾種類別:
痙攣:肌肉運動失調。當患者突然緊張時,肌肉會不自覺地攣縮,從而導致肌肉僵硬以及艱難,不準確的下意識動作。約50%的腦性癱瘓患者有痙攣癥狀。
手足徐動癥:身體不自覺地扭動,手指和手腕尤為嚴重。無法控制的肌肉群連續(xù)攣縮(患者入睡時才停止)使患者身體幾乎不間斷地不協(xié)調運動。約25%的腦性癱瘓患者有手足徐動癥狀。
共濟失調:細微運動與整體運動笨拙,在與平衡,姿勢和方位有關的運動方面尤為笨拙,并缺乏協(xié)調。這類患兒約占腦性癱瘓患兒的25%。
僵直型腦性癱瘓:持續(xù)并不斷擴散的肌肉緊張,隨之產生“鉛管般的”僵硬。這種情況不多見。
震顫型腦性癱瘓:一些肌肉呈有節(jié)奏的無意識運動。這種類型也不多見。
混合型腦性癱瘓:同時表現(xiàn)出幾種癥狀,如痙攣伴隨震頗,或僵直伴隨共濟失調等等。